小孩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有哪些?
發布時間:2021.06.15 點擊:1931 次
小孩
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有哪些?感覺統合失調即感統失調,也被認為是學習能力障礙。當孩子出現運動不協調、愛做小動作、喜歡和家長對著干、方向感差、閱讀串行、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時,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
感統失調了。
感統失調包括觸覺敏感、前庭覺失調、本體感失調、視聽覺失調等,因為感統失調可以通過藥物配合感統訓練糾正,因此,感統失調并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癥。
1、觸覺過敏 觸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往往對別人的觸摸十分敏感,他們害怕觸摸,有時正常接觸也會被孩子認為是“打”了他,在學習生活中表現為好動不安、易受驚、辦事瞻前顧后、脾氣大、愛咬手指、怕打針,且注意力難以集中,上課老是做小動作,顯得心不在焉。家長總以為孩子得了“多動癥”。由于觸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心理上總處在一定的紊亂狀態,其學習生活質量必然會不斷下降。
2、前庭覺失調 前庭覺失調的兒童,在家里他們站無站相、坐無坐相,喜歡挑三揀四、愛發脾氣、好動不安,很難安靜下來;在學校,表現為學習能力差、上課注意力不集中、愛做小動作、缺乏自信心、人際交往能力差、不愿與他人分享,甚至不愿意服從老師、破壞課堂紀律。
3、本體感失調 由于各方面協調差,孩子可能運動時笨拙,如不會跳繩,跑步時動作不協調不準確,常常撞到東西或跌倒,很累;呼吸和語言的協調也差,唱歌時常常發音不準,在與人交談、上課發言時甚至會口吃等。
4、視覺失調 視覺失調的學齡兒童,對于單純的文字有閱讀困難在閱讀時常會出現讀書跳行、翻書頁碼不對、演算數學題目常會抄錯等等視覺上的錯誤,并且容易產生疲勞,出現寫字錯誤,算錯數、記錯題和看書“串行”等現象。另外,在生活中還常常丟三落四,似乎經常在找東西,生活上無規律。
5、聽覺失調 聽覺失調的孩子聽不懂老師、家長的話,也不清楚老師布置的任務,平時家長喊他,他也不在意,以為那與己無關。同時,這類兒童記憶力差,和他說過多遍的事,他也會輕易忘掉。時間長了,學習必然會受到影響,孩子也會在心理上懷疑自己的能力,甚至厭學逃學。
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都很正常,只是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,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。通常兒童在12歲之前通過
感統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,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,無法改變,因此3-6歲的寶寶能夠在感統訓練下糾正過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