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體感覺失調的原因
發布時間:2021.04.26 點擊:5413 次
什么是本體感覺?本體感覺又叫深感覺,是指肌、腱、關節等運動器官在不同狀態(運動或靜止)下,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受肢體空間位置的感覺。人體依靠這種感覺進行動作和行為的調節,有目的地行動肌肉的收縮和松弛,由此所產生的自身狀態和運動,都是來自自己身體刺激信息經感覺處理的結果。那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,導致
本體感覺失調的原因。
大家都知道,走路玩手機是非常危險的行為,那是什么讓我們走路不看路卻不會輕易摔倒呢?這些都是本體感覺賦予我們的能力。本體感覺是一種高度復雜化的神經應變能力。
本體覺的發展是以前庭和觸覺發展為基礎和前提的,前庭平衡失調,觸覺
感統失調的孩子,其本體覺也會失調。
本體感覺失調的表現有: 1、動作協調不良,身體平衡困難,走路容易摔倒;
2、過分怕黑,在暗處經常不知所措而哭鬧;
3、方向感差,空間感知能力差,容易迷失方向;
4、站姿、坐姿和看書姿勢不正確,易駝背和近視;
5、挫折多,缺乏自信,消極退縮,自我形象差。
本體感覺對孩子身體形象、運動姿勢形成、語言發展、手眼協調等密切相關。本體覺可以幫助孩子進行模仿、執行、協調肢體動作等活動。
本體感覺失調的原因有: 1、家長對孩子的保護過度,事事包辦,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;
2、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,使得孩子活動范圍變小,缺少運動;
3、出生后,沒讓孩子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;
4、戶外活動的減少,剝奪了孩子本體感覺學習的機會。
本體感不是生來就有的,需要后天的訓練來不斷加強。嬰兒期的翻身、爬行訓練,幼兒期的跑、跳、平衡訓練,兒童期的游戲、跳繩、打羽毛球等訓練,都有利于孩子本體感的發展。
以上就是本體感覺失調的表現和原因。本體覺成熟的最慢,除非前庭平衡及觸覺正常發展,本體覺才可以正常。所以當孩子出現本體感覺失調時,通常都不是單一類型的失調,家長更應該重視起來,及時采取
感統訓練的方法來糾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