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1.03.30 點擊:2156 次
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,需要通過后天的培養,這個過程需要家長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和有意識的訓練,近年來越來越多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原因主要分為六點:
1、準媽媽孕期心理壓力大,導致情緒不佳;飲食睡眠無規律;吸煙、酗酒、長時間工作等,都不利于胎兒發育。
2、剖腹產可能產生胎兒肺積液,導致缺血缺氧會有損神經系統;孩子缺少產道擠壓,導致多個感覺發育不足。
3、過早和媽媽分開睡,缺少懷抱的過程,容易造成觸覺過于敏感,害怕與人接觸,對心理和性格的發育也有影響。
4、爬行時間過短,過早學走路,前庭感發育不足,孩子平衡感差、空間意識弱。
5、隔代養,家庭包辦過多,剝奪了很多孩子自己探索學習的過程,減少各種感官受到的刺激,感覺統合能力失衡。
通過上述總結,相信家長不難看出,孩子出現感覺統合失調排除一些先天生理因素,大多是和家庭教育方式及生活環境相關,而這些并不會因為孩子的年齡增長產生根本變化,如果家長不進行針對性的感統訓練加以干預,適當調整教育模式,或選擇專業的感統課,只依靠孩子自身發育能力,是很難改善感統失調的。
如果在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初期,家長沒有及時訓練進行干預,很容易讓“小毛病”變成“大問題”。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,孩子說話比同齡兒童晚一些,家長雖然有些焦急但沒有做一些措施,認為孩子長大就好了,然而到了三四歲還不會說話;小時候好動不安的孩子,家長以為這是兒童的天性,不需要調整,長大了孩子上課還是坐不住,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,導致成績很差。
贊(4)
踩(0)
本欄目主要內容為感覺統合的基礎概念性科普,讓您詳細了解什么是感統失調,什么是感統訓練,以及感統失調訓練最佳年齡段等知識.